发自中国的绿色邀约: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纪实
现在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园区风采 > 正文

发自中国的绿色邀约: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纪实

时间:2017-4-6 作者:admin 分享到:

在万物栖息的蔚蓝星球上,中国的秦岭与北美的落基山、中欧的阿尔卑斯山并称世界三大山脉;在中国版图的腹地,横亘蜿蜒的秦岭使得天分南北、地割江河,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地理中央”;在风调雨顺的三秦大地,秦岭是滋养哺育世世代代秦人的“父亲山”;在十三朝古都长安,秦岭是人们心驰神往的“后花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大秦岭,就是守护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面对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和先祖万年遗传的厚爱,我们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省委书记娄勤俭曾强调“时刻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为此,一座承载着万物命运、寄托着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植物园应运而生。它,就是秦岭国家植物园。

大自然赐予的瑰宝

有人说,秦岭是一条分界线。在这里,长江与黄河分水而流;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东洋;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中国大陆以此分为南方、北方。

有人说,秦岭是一座“生物基因库”。这里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探明的有3436种植物、722种动物、312种蕨类、440种苔藓和425种地衣。其自然资源的天然性和原始性,景观资源的珍稀性和独特性,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地区之一。

有人说,秦岭是一部书。它是一部由“水库”“物库”“智库”“文库”构成的“四库全书”,物态、生态、文态、神态构成的完整而鲜活的生命系统,“全景式”地揭示了一座山与一个民族、一部历史、一脉地域的文明深度。

有人说,秦岭是“中国龙脉”。秦岭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山脉,它的走向、气势、水脉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正如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禹贡》写道:秦岭分地络之阴阳,为中国山系的“中龙”。

还有人说,秦岭是文明的密码册。没有一座山脉像秦岭一样哺育中华文明进程,也没有一座山脉像秦岭一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进程。中华文明发祥于此,这里所蕴含的丰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使其成为解读中国、解读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金色钥匙。

……

生命福祉地,文明密码册。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来陕视察时指出,秦岭是中国的地理标识,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正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样的自然生态美景,谁都不能破坏。”

秦岭绵延1600余公里,但核心和精华都在陕西。正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之蔷所说,“中国之内没有哪个省能像陕西那样集南北景观于一身。”为此,保护大秦岭,陕西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借助先进经验,信心与决心促使陕西最终酝酿出建设秦岭国家植物园的保护方案。而这一“国字号”植物园的建成,不仅将极大促进秦岭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留存下最为宝贵的自然遗产,也将大大提高我省的生态软实力,激发我省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陕西打造一张具有世界影响的生态名片。

人与自然的命运交响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被首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作为重要的生态大省,陕西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还关系着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陕西的“父亲山”、中国的“龙之脊”,秦岭的生态保护堪称“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视察期间发表重要讲话,对我省提出“五个扎实”的新要求。多年来,陕西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按照“五位一体”战略部署和“五个扎实”要求,全面布局追赶超越,突出绿色先行,积极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工作。

2001年7月,陕西省政府以陕政发[2001]35号文件印发了加强陕西秦岭植物园自然资源保护的通告,为秦岭区域生态保护起到了保障作用。

2008年3月,我国首部为一座山脉所立的地方性法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对促进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以来,我省开展了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并将秦岭地区作为红线区域予以规划。

2016年3月,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加强了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西安市为进一步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颁布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同时编制了《西安市“十三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除了出台一系列政策,一批严格的铁腕保护措施也有效促进了秦岭生态的全面保护与科学利用。

“十二五”期间,我省每年安排开展一次全省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通过多年的执法检查,各地政府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逐年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也日益规范。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我省共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秦岭地区8个,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3个位于秦岭地区。

进入“十三五”,我省又从建成秦岭国家植物园的目标与高度,继续加强秦岭生态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正向着更高、更美好的层次迈进。

守护生命与文明的源泉

横贯我国中部的秦岭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这里山区层峦叠嶂,水源九曲回肠,是嘉陵江、汉江、丹江的源头区和渭河的主要补给源区。仅在即将开园的秦岭国家植物园,就涵盖了甘峪河、小耿峪、耿峪河、大曲沟、赤峪河、田峪河、闻仙沟、东观峪、塔峪沟、就峪沟、马岔峪等25条河流水系。其中,素有“西安市民的母亲河”之称的田峪河就发源于秦岭梁,是黑河引水工程最大的水源补充地,也是秦岭北麓七十二峪中森林植被覆盖最好,水量丰沛,珍稀动植物丰富的一条河流。

数千年前,由秦岭北麓流出的多条河流,数千年如一日地拱卫着大一统王朝的京畿之地,滋养出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数千年后,这座“父亲山”用自己丰沛的水资源再度无私地为中华文明延续血脉,秦岭南麓清澈甜美的优质水经由数千千米的干渠“一江清水送京津”,滋润了京津的繁荣与富强。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相依,保护秦岭,就要保护秦岭的水资源;保护秦岭的水资源,也是对秦岭的保护。

秦岭水资源的保护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也关系着人民的生存和国家的未来。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优质水源涵养地,我省近年来为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全面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移民搬迁和汉江综合整治,认真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采取法律、行政、工程和科技等手段解决突出问题,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从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至2017年6月初,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入干渠80.06亿立方米,累计分水量75.93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部达5300万人,为全国发展作出了陕西的特殊贡献。

为大秦岭守护最美好的清纯

西起黑河,东至周至与户县县界,北起省道S107,南至秦岭梁。在秦岭主体最具精华段,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的秦岭国家植物园正傍山而起。

秦岭国家植物园总面积639平方公里,落差2000多米,是我国唯一的国家植物园,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植被分带最清晰、最具自然风貌的植物园,也是中国科学院布局的五大核心植物园之一。园区内整体划分为4个区域,其中植物迁地保护区10平方公里、生物就地保护区575.31平方公里、珍稀动物迁地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16平方公里,复合生态功能区37.69平方公里。

秦岭国家植物园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科学教育与普及、生态旅游四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一期建有“一河两场三湖四馆六区十八园”。其中一河指田峪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两场指大门广场、停车场;三湖指翠湖、太极湖、枫叶湖;四馆指温室馆、标本馆、科普馆、古生物馆;六区指田峪湿地恢复区、水生植物区、花卉引种试验区、金牛坪游客接待区、殿镇小城镇区、首阳高山植物区等六个特色功能区;十八园指海棠园、竹园、槭树科园等植物专科专类园。

2000年6月,省长办公会议决定建设秦岭国家植物园。多年来,陕西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突出自然生态特色,坚持“保护、研究、科普、利用”并举,努力打造秦岭国家植物园这一陕西的绿色品牌和我国秦岭生态保护利用与示范的样板。

自2006年10月全面启动建设以来,借鉴国内外植物园建设经验,结合秦岭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过渡性特点,确定简朴、自然、突出植物的建园理念。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美国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参与高山植物园规划设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南京中山植物园进行生态基线调查和生态监测。历时一年,完成“秦岭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筹资相结合,积极筹措资金,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秦岭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在一步一步有序推进。

2016年7月,省长胡和平主持召开关于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专题会议,研究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保护发展相关事宜,并要求2017年“十一”实现一期开园。林业厅厅长李三原多次来园视察指导,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园区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年3月份秦岭国家植物园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园职工拉开了确保“十一”开园的序幕,按照省委“撸起袖子加油干,追赶超越新陕西”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园动员,科学谋划,倒排工期,克服困难,保重点,保工期,全面加快项目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一河两场三湖四馆六区十八园”“美丽植物园”“人文植物园”盛景初现。

你看——万众期待与瞩目的秦岭国家植物园正一路青山携绿水,款款而来。就在这金色的十月,向世人发出绿色的邀约——让我们携手,共建人类美好家园!(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