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规划
现在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正文

园区规划

时间:2017-12-8 作者:admin 分享到:

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地实施秦岭国家植物园总体规划,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谐调发展,加快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文本。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联合共建秦岭国家植物园第1次会议纪要的通知》(陕政发[2006]58号)和陕西省、西安市政府秦岭国家植物园专项、专题会议要求,对2001年版《陕西秦岭植物园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条    本文本适用于秦岭国家植物园规划区范围内各项目区、各功能区及各类用地的规划管理工作,并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依据。

第三条    本规划由文本、图纸和说明书(附件)三部分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四条    秦岭国家植物园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均应符合本文本和图纸的规定和要求。

第五条    本文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陕西省、西安市有关技术规定。

第六条    本文中黑体字部分的条款为强制性内容,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按(国发[2002]13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七条    规划编制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 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
  •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 1994年,国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宣言
  • 联合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秦岭植物园选址等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2000年第13号)
  • 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办公会会议纪要(2000年第5次)
  • 陕西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1年第2次)
  • 陕西省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1年第25次)
  • 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事项通知(陕政办通【2001】61号)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陕西秦岭植物园总体规划的批复》(陕政函【2001】290号 )
  • 陕西省人民政府专项问题纪要《关于秦岭植物园建设有关问题纪要》(2006年10月1日)
  •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联合共建秦岭国家植物园第1次会议纪要的通知(陕政发【2006】58号)
  • 西安市人民政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研究秦岭国家植物园涉及我市工作有关事项)(2007年1月16日)
  • 陕西秦岭植物园总体规划(2001年版)
  • 陕西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 国家计委、林业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环保总局颁布的相关通知、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陕政发【2003】17号)
  •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7】5号)
  • 陕西省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西安市《秦岭北麓环山路两侧用地规划》
  • 西安市城市引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
  • 西安市黑河引水系保护条例
  • 秦岭国家植物园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书等相关文件

第二章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八条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年限

1、规划区范围

秦岭国家植物园位于北纬33°43〞~34°04〞,东经108°9〞~108°29〞,行政区划属西安市周至县,为西安市远郊区。其北部边界为终殿路以东在S107北100米处,终殿路以西以老107省道为界;南部界线为秦岭梁与宁陕县交界;西部界线为黑河——王家河——东河——大义河与周至自然保护区为邻;东部为周至县与户县县界,总面积639平方公里

2规划年限

近期:2007-2015

远期:2016-2025

第九条   性质

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较完备的国家级植物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集科学研究、科学教育与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水平的综合植物园。

第十条   规划指导思想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宗旨,以“保护、研究、科普、利用”并举为指导,以创建世界规模最大和水平一流的国家植物园为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品位和与国际接轨的建设思路,建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科普、保护、旅游示范基地,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并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十一条 规划原则

1、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5、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科学开发的原则;

6、坚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十二条 功能和任务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联合共建秦岭国家植物园第1次会议纪要的通知》(陕政发【2006】58号)明确指出:秦岭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之一,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加快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有利于秦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中部绿色屏障建设和促进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秦岭国家植物园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展示基地、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示范基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科普和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要按照“保护、研究、科普、利用”并举的方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统筹发展的原则和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建设思路,力争把秦岭植物园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国家植物园,打造中国的一个绿色品牌,树立我国绿色的国际形象。根据省、局、院、市相关文件规定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确定秦岭植物园的功能和任务如下:

1、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综合建设,使区内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2、对区内自然生态系统和植物多样性实施分区分级保护。对自然生态系统良好区域实施封山保育和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对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破坏的区域,采取人工恢复重建方针。

3、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4、恢复和重建工作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为提高恢复和重建工作的水平,成立相应的科学研究机构,重点研究自然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理论和方法;物种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植物学等学科的基础性、应用基础性、技术性研究。

5、科普教育。为提高全民生态文化意识,本区将成为科普教育的基地,使人们不仅要热爱自然,同时要具备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知识和技能。

6、生态旅游。本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能够满足游人回归自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探索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秦岭国家植物园山区可供游人活动的面积为18.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

7、国家生态功能区管理、科研人员的培训的基地。

第十三条 规划目标

1、总目标

奋斗18年,把秦岭植物园建成生态环境良好,植被群落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和旅游内容丰富,服务设施完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植物园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 

2、近期目标(2007—2015年)

  • 2010年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趋势。实施天宝工程,天然林禁伐,严禁滥采和偷猎行为。
  • 启动植被重建工程,在河谷等植被破坏较严重地区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达80%左右。
  • 建立比较完善的科研机构,开展植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研究工作,使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始终置于科学研究的指导之下。
  •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亚行贷款项目建设和相关配套工程任务。
  •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 建立比较完善的护林防火机构和设施。
  • 植物种类达8000种左右。
  • 2011年实现初步对外开发。

3、远期目标(2016—2025年)

基本实现秦岭国家植物园的规划目标。自然恢复区生态环境优良,人工建设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自然生态良性循环,植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科学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旅游健康发展,植物种类达10000种以上,使秦岭国家植物园在维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第十四条 管护能力建设

本区面积大,占线长,地势复杂,涉及行政、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村舍较多,要使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秦岭国家植物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管护能力建设。

1、规划实施管理

秦岭国家植物园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由秦岭国家植物园(陕西省秦岭植物园)具体负责实施。

2、监控能力建设

按照总体规划提出的项目内容,分项进行监控。主要是:

(1)环境质量监控

(2)珍稀物种监控

(3)生态灾害预防监控

(4)水资源监控

3、管理法规

为加强本区管理,根据省、局、院、市相关文件规定和陕西省将要颁发的《陕西省秦岭保护条例》,制定《秦岭国家植物园管理办法》和《秦岭国家植物园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做为实施管理的法规依据。

第三章 科学研究

 

第十五条 基础研究

1、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统计、编目及数据库系统建设;

2、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系统建立;

3、不同植被带植被演替和土壤及小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

4、秦岭植物志修编;

5、植物迁地保护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6、秦岭植物区系的研究;

7、专科专属的研究。

第十六条 应用基础研究

1、物种多样性的持续利用的研究;

2、遗传多样性的调查与保护的研究;

3、珍稀动物保护机理的研究;

4、珍稀植物保护机理的研究;

5、应用性植物种质资源利用的研究;

6、植物基因库;

7、农业生态应用的研究。

第十七条 技术研究

1、园林艺术及科学布局;

2、景观树种配置;

3、园林规划设计;

4、优质种苗繁育。

第十八条 科技成果形式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以论文、专著等形式表现科技成果;应用基础研究主要以论文、专著、技术报告、实际应用形式表现成果;技术研究主要以技术报告、示范引领作用、应用效益形式表现成果。

 

第四章 科学教育与普及

 

第十九条 教育普及主要目标

秦岭国家植物园包括植物保护在内的环境教育的目标正如BGCL的《植物园物种保护战略》一书所指出的:“通过适当的教育、展示与计划,让公共的注意力集中到…保护上来”。要让公众认识到“抢救植物就是拯救人类本身”,“保护植物就是珍惜生命”的道理,并通过资助、道义支持或直接参与等方式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这项既造福当今又造福后代的社会公益事业。

第二十条 教育普及主要内容

秦岭国家植物园的科普教育应立足于自己所收集、栽培的多样化植物,向公众宣传以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有关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第二十一条 教育普及主要方法

秦岭国家植物园所开展的包括植物在内的环境科普教育要基于自己所收集、栽培的多样性植物,要对接受教育的人群进行调查与分析, 根据对象和他们的兴趣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尤其要根据园区的实际,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普教育体系。

1、要寓于对大自然的欣赏;

2、要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

3、要贴近人们的求知欲望;

4、要建设多样化的设施;

5、要建立一支高效的队伍。

 

第五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二十二条 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logicol diversity,简称biodiversity)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 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 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第二十三条 秦岭生物多样性

秦岭由于地处我国北亚热带向暖温带、东部湿润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气候类型和丰富的地貌类型,为各种各样生物种类的产生、繁衍和保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境和条件。同时,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保存着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的自然历史遗迹,以及自然景观十分明显并独具特色,因而,这一地区历来是材用、药用、食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基地,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博物馆”、“生态实验室”之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生态系统多样性

秦岭国家植物园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水体、森林、草地三大生态系统。

2、物种多样性

秦岭地区约有种子植物3100余种,隶属于892属,158科。包括热带属220属,温带属563属,和中国特有属39属;秦岭地区约有中国特有种1428种,占秦岭总种数(3124种)的45.7%,隶属于479属,95科;秦岭地区有秦岭特有种192种,占秦岭总种数的5.6%,隶属于80属34科;秦岭地区有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如珙桐、大果青扦、太白红杉、鹅掌楸、猬实、紫斑牡丹、独叶草、星叶草等;秦岭有野生动物资源600多种,其中有朱寰鸟、大熊猫、羚牛、金丝 猴等20多种国家珍贵保护动物;食用药用真菌资源也十分丰富。

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秦岭国家植物园有种子植物1231种,涵盖了秦岭植物的主要类型。

3、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对于选择优质遗传基因,培育优质物种极为重要。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十四条 保护主要内容  

1、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

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就必须首先禁止森工生产,实施山民搬迁,停止一切有害于生态系统稳定和恢复的生产活动,进而恢复植被,植树造林,使自然环境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开展森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森林的类型多样性保护,森林的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究。

2、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秦岭山地有种子植物3100余种,隶属于892属,158科,占全国种子植物总数的13%左右;属于国家和陕西重点保护植物64种,其中国家I 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40种。秦岭国家植物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种,包括太白红杉、秦岭冷杉、银杏等

第二十五条 保护主要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

1、就地保护

在秦岭国家植物园内划出575.31平方公里,进行就地保护。

2、迁地保护

把保护对象迁出原产地以外进行保护。在10平方公里范围内,以特别设计的设施进行保护和繁衍。

3、离体保护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珍稀濒危生物体的一部分保存起来,以便创造条件,进一步发展这些生物种。通过珍稀濒危物种繁殖体的长期储存、分析、检测和繁殖而实现保护物种和扩大种群的目标。根据秦岭国家植物园的实际状况,亦采取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离体保 护为补充的保护措施。